聚力建设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总投资约770亿元的港口重大项目。在董家口港区,加快完善专业化泊位布局擒牛网,建设北三突堤7-8#泊位、琅琊台湾作业区湾底通用码头、琅琊台湾作业区东部集装箱码头一期等重点工程。在前湾港区,加快推进北岸集装箱升级改造工程,打造东北亚领先的集装箱枢纽港
聚力促进航运物流扩容升级:今年扎实推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海运航线计划新增10条,航线数量继续保持北方第一。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目标265万标准箱,力争“十一连冠”
聚力推动智慧绿色转型:深化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放大全国产全自主技术影响力。不断完善清洁能源体系擒牛网,扩大氢能应用规模。持续推进港口岸电常态化应用,岸电接电量保持北方港口首位
25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政策例行吹风会,对刚刚发布实施的《山东省港口与航道布局规划(2025—2035年)》(以下简称《布局规划》)进行解读。在打造开放融合、支撑有力的世界级海洋港口群方面,《布局规划》进一步突出青岛港国际枢纽港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以青岛港为龙头,烟台港、日照港为两翼,威海港、滨州港、东营港、潍坊港为补充的“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布局。加快构建国内国际“5+5”海上运输通道,打造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世界一流海港。
《布局规划》对未来十年山东沿海和内河的港口、航道总体布局进行了全面谋划,是山东港口与航道的中长期布局规划,主要明确了我省港口和航道的总体布局、水运重要运输系统布局及各个港口的功能定位擒牛网,是指导全省构建沿海港口辐射东西、内河水运连通南北的现代水运体系的纲领性文件。《布局规划》共包括规划基础、总体要求、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内河水运网、港口运输系统、水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环境影响评价和保障措施等八部分内容。
《布局规划》明确提出,至2035年,山东将建成“能力充分、保障有力、安全高效、智慧绿色”的港口与航道体系,形成“三主四辅”世界级海洋港口群、“一主四辅多点”内河港口群和“一纵两横、三干多支”内河航道网的水运发展总体布局,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基本建成,内河水运网络更加完善,现代化专业化运输系统支撑更加高效,水运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成效凸显,港口和航道引领区域经济发展能力显著增强。
青岛港是国际枢纽港、世界第四大港。去年8月,《青岛港总体规划(2035年)》获得交通运输部、省政府联合批复,规划形成“一湾两翼辖六区”的总体发展格局。今年7月发布的《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报告(2025年)》显示,青岛超越日本东京、韩国釜山,综合实力排名由第15位跃升至第13位,实现2020年以来首次提升,继续领跑中国北方港口群,彰显出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积极成效。这为青岛深入贯彻《布局规划》在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中更好发挥龙头作用奠定了重要基础。
发布会上,青岛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围绕强化国际枢纽港地位和作用、助力山东世界级海洋港口群建设,青岛将重点做好三个聚力:一是聚力建设一流港口基础设施。开工建设总投资约770亿元的港口重大项目。在董家口港区,加快完善专业化泊位布局,建设北三突堤7-8#泊位、琅琊台湾作业区湾底通用码头、琅琊台湾作业区东部集装箱码头一期等重点工程。在前湾港区,加快推进北岸集装箱升级改造工程,打造东北亚领先的集装箱枢纽港。二是聚力促进航运物流扩容升级。今年扎实推动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海运航线计划新增10条,航线数量继续保持北方第一。集装箱海铁联运量目标265万标准箱,力争“十一连冠”。三是聚力推动智慧绿色转型。深化人工智能应用,持续放大全国产全自主技术影响力。不断完善清洁能源体系,扩大氢能应用规模。持续推进港口岸电常态化应用,岸电接电量保持北方港口首位。
围绕加快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升现代航运服务效能,青岛将强化顶层设计,对标《布局规划》要求,高标准编制《青岛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五年规划(2024—2028年)和2035年远景目标》,研究提出“二一四五”发展策略,围绕“强辐射、强功能、强引领”,实现城市能级全面跃升,助力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和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同时,在港口、铁路、公路等方面加快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和集疏运体系,积极引进航运头部企业和专业机构,提升航运贸易、航运金融、船舶交易、信息咨询、海事服务等产业发展能级,加快推动青岛港从物流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数智港转型。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周建亮擒牛网
配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