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管悦客新策略
近日,继超意兴快餐推出咖啡相关产品后,亮亮拉面也上新了咖啡品类,引发消费者热议。如今,打造“咖啡+”复合型餐饮消费模式,丰富产品线,正逐渐成为多个餐饮品牌的新出路。热闹之下,“咖啡+”模式能否成为餐饮转型“良方”?
继超意兴之后
亮亮拉面也卖起咖啡
7月21日,记者在亮亮拉面千佛山店看到,收银台旁摆放着一台咖啡机,提供美式和拿铁两款现制咖啡饮品。这种“咖啡+猪肘拉面”的新鲜组合,打破了人们对传统快餐的固有印象。正值午间,不少年轻消费者在享用拉面的同时,手边还放着一杯咖啡。
“给老顾客提供的福利,可以用积分来兑换。”提及拓展咖啡品类一事,亮亮拉面创始人罗亮介绍,为了提高消费者新鲜感,在以往的拉面、肉食和凉菜等积分兑换清单上,增加了咖啡品类,“千佛山店周边景区、高校和办公地比较多,也可以借此拓展部分年轻消费客群”。
罗亮介绍,后续推广将根据市场反馈灵活调整,“若反响良好,将在所有门店上线;若效果一般,则仅在千佛山店、百花洲店等景区门店供应。试点一天最少卖三十杯,反响还不错”。
在济南超意兴快餐齐兴店内,咖啡几成爆款。当日,记者在其门店“兴咖啡”售卖区域看到,有美式、生椰、拿铁和手冲四种咖啡饮品,单价7.9—9.9元,有不少消费者正在选购。
“这家门店紧邻企业工厂,原本工厂给员工的内部福利饮品;一天能卖上百杯,没想到受到这么多消费者关注。”该门店相关负责人表示,咖啡在试点阶段,后续大力推广还在考虑中,计划出品超意兴咖啡的专属包装设计。
记者注意到,超意兴、亮亮拉面等传统餐饮店的顾客群体年龄层偏大,以30-60岁顾客为主。而咖啡作为一种高频、高复购的产品,消费群体则较为年轻化。采访中,上述两家店工作人员均表示,希望能通过“拉面+咖啡”“咖啡+快餐”的混搭模式,实现客群年龄层的互补,为传统餐饮带来了更多客流。
“咖啡+快餐”成潮流客新策略
多个餐饮品牌纷纷加码
记者观察发现,超意兴和亮亮拉面在试点门店的选择上,均优先布局装修风格更年轻化的新店,并瞄准写字楼、景区等客群多元化的区域。
在咖啡品类上,两家品牌都选择了大众接受度较高的美式和拿铁,并将单价控制在10元以内,走平价路线,以降低消费者的尝试门槛。这种差异化策略,在保留老顾客的基础上,又吸引了追求新鲜体验的年轻群体。
记者梳理发现:近年来,随着消费者需求不断提升,餐饮行业的跨界尝试屡见不鲜。不少品牌通过“咖啡+”模式拓展新品类或进入新赛道,试图寻找新的增长点。
从最初的天津狗不理包子、河南“萧记三鲜烩面”再到老乡鸡、海底捞、和府捞面、袁记云饺等,多个餐饮品牌纷纷试水咖啡业务,各显神通。
这类产品普遍定价不高,提供的咖啡产品以餐后解腻的美式或拿铁咖啡为主,或搭配一些具有品牌特色的风味特调。不少消费者尝鲜后表示:“没想到,还挺搭。”
除快餐品牌外,鲍师傅、好利来、原麦山丘等烘焙品牌也都盯上了咖啡这门生意,打造“烘焙+咖啡”的黄金组合,以提升客单价与消费频次。
在这场试水中,部分品牌达到了不错效果。如:肯德基旗下品牌“肯悦咖啡”,依托肯德基庞大的门店网络,凭借“9.9元/杯”平价策略迅速扩张,2024年销量高达2.5亿杯,同比增长30%;今年年初,鲍师傅在全国部分门店悄悄上线咖啡业务,仅三个月时间,就已拓展至北京、武汉、苏州等地。
专家建议:
保证咖啡品质之外
还要讲好产品故事
事实上,餐饮品牌之所以争相布局咖啡业务,其根本驱动力在于国内咖啡市场展现出的巨大增长潜力与发展空间。
根据红餐大数据发布的《2024中国餐饮行业白皮书》,2024年,我国现制咖啡饮品市场规模已达到1177亿元,同比增长15.4%,增速远超餐饮行业平均水平。2025年,这一数字或将突破1290亿元。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快餐市场虽然规模庞大,但增速相对平缓。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快餐市场规模为13300亿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长至19644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为8.1%。
这意味着,咖啡市场的增长速度几乎是快餐市场的两倍,这种显著的增速差异促使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将咖啡视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此外,从成本上来看,在济南从事咖啡品牌投资多年的业内人士李先生告诉记者,快餐品牌使用的多为全自动咖啡机和商业咖啡豆,在保证基本品质的同时,能有效控制运营成本。
“一套商用全自动咖啡机的采购成本为2万-5万元,远低于专业咖啡店动辄十几万元的设备投入。操作也简便,普通餐厅员工经过短期培训即可上手制作。”李先生说,以美式咖啡为例,单杯咖啡的成本可控制在3元以内,“即便以8-10元的亲民价格出售,仍能保持可观的利润空间”。
热闹之下,餐饮品牌能否在咖啡这条千亿赛道上“提神”成功?
“快餐品牌卖咖啡,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共享既有的门店资源和客流,既不需要额外支付房租和人工成本,还能提升客单价和品牌形象。”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张晴说。
“咖啡市场竞争激烈,消费者对咖啡品质、口感和消费体验的要求越来越高。”张晴建议,餐饮品牌若想长期立足,必须在供应链、产品和差异化三个方面持续发力。首先是供应链建设,确保咖啡豆品质的稳定性;其次是产品标准化,保证每一家门店的出品质量一致;最重要的是打造品牌差异化特色,培养稳定的咖啡消费习惯。
“市场永远需要新故事,但最终能留下来的客新策略,一定是讲好故事的产品。”张晴说。
配查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